岩土工程研究所
2022/05/09
岩土工程是将岩体力学、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三者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践而形成的新学科,岩土工程的发展将围绕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将融入其他学科取得的新成果,涉及工程建设中岩石与土利用、整治或改造,其基本问题是岩体或土体的稳定、变形和渗流问题。
永利集团官网岩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洪堡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及以上7人。研究所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岩土多场耦合、环境岩土、岩土工程全周期健康监测、工程灾害智能辨识、量化与灾害预测预警、灾变演化与灾害防控等,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年均科研到账400余万,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根据学术梯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研究所主要围绕:
1、岩土多场耦合基础理论与应用
阐释了热力耦合下岩石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和损伤机理,从纵波波速、应力-应变响应、峰值应力、杨氏模量及微观结构等方面考察了实时温度和温度后花岗岩试样力学性能的差异;探析了饱水花岗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不同有效围压下的应力-应变响应,揭示了峰值强度、峰值应变等随加载速率以及有效围压的变化规律等。
2、地下工程灾害智能辨识与防控
(1)提出数值层位NCT技术,解决CT手段因X射线穿透限制而无法涉及工程大尺度对象内在破损辨识问题;(2)完善数字近景摄影DCP技术,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裂隙辨识、提取与量化AI算法,实现岩体质量等级快速辨识与量化,解决裂隙传统人工调查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难以全区大范围覆盖的技术难题;(3)基于工程实时监测数据反馈与现场岩体质量等级、扰动程度等多源信息指标,提出大数据+人工智能灾害程度动态评判方法与工程灾害智能预警。
3、环境岩土与地下空间方向
揭示环境变异及工程扰动条件下的岩土体力学特性演变特性,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问题;发展基于构造滑面正应力分布的三维边坡和深基坑稳定性计算方法,建立搜索三维最危险滑面的临界滑动场,解决边坡及深基坑的安全评价和优化设计问题;开发以玄武岩纤维为基础的系列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岩土与地下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研发节能减排新技术,促进岩土工程低碳绿色发展。
研究所负责人:袁海平 教授
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联系电话:0551-62902066 院长信箱:civil@hfut.edu.cn